°C
2024.11
28THU
每個人只能過自己的生活, 但是看見了其他可能性後, 他的內在從此有了不同的樣貌。 ──《請問財富.無極瑤池金母親傳財富心法》
每月選題

出版做為一種成功伸展台

從事出版業,就像是近身觀察這個「成功伸展台」上的美學典律轉移,不同的季節可能流行不同的成功樣貌,不同色系、質料、剪裁,呈現的也許未必是關於成功的什麼永恆不變的本質,而是一種暫時的觀點。

廖宏霖

2022-11-15

收藏
訂閱
分享
beyond beyond


書市隱約成為「成功者」的選秀舞台

 

我從事的職業很容易遇到成功的人。如果說出版一本書,在這個時代還算是一件代表成功的事的話。


▲攝影│廖宏霖

 

許多人都會把出書當作某種人生的里程碑,或是生活中所追求的某個階段的目標,這件事表面上想起來理所當然,但實際上卻又禁不起追問,比如說,只有成功的人才值得出書嗎?一個人究竟為什麼要出書呢?是為了述說一個故事,分享某些觀念、資訊或傳達某個價值觀?而這些故事、觀念、資訊與價值觀,為什麼其他人要買單呢?是因為作者能夠被套進一個關於「成功」的模子裡嗎?或者,就算不是一直以來都很成功,也要至少是一個「經歷過」失敗的人。畢竟,踏踏實實地經歷過失敗,也符合了一種成功的敘事法則,總而言之,出書彷彿成為了某種人生的證明、實踐與救贖。


▲攝影│廖宏霖

 

上述種種,在以往似乎都不是問題,或者至少十年前問題都不大,因為那時候出版社的功能之一,便是這套成功邏輯的把關者,決定了哪些素材可以成書,哪些人可成為作者。這個出版的「選書邏輯」,更進一步用白話說明,即為透過出版社所出版的書,與一般自費出版的書不一樣,這本書的內容與作者,必定符合了某些更客觀的條件。出版業者憑藉著這個讓讀者感到「不明覺厲」的默契,讓整個書市隱約成為了一個「成功者」的選秀舞台。而出版社就像是一個經紀人或星探,在茫茫人海中,找到下一個「作家」。


▲攝影│廖宏霖


「成功」是一種暫時的觀點,是會轉移的美學典律

 

說是「不明覺厲」,似乎也有些偏頗,出版社也屬於廣義的媒體,自帶守門人的角色與功能,更何況品牌效應其實也是憑藉著過去一本一本所出版的書的口碑,而奠定下來的。不過,自從自媒體蓬勃發展以後,這個功能被稀釋了,人們不再只透過限定的媒體形式交換並獲取資訊。每個人都是媒體,意味著每個人也都可以是「作者」,與此同時,那份決定誰才是「成功」的定義權,也回到了每個人手上。


▲攝影│廖宏霖

 

這看似一種解放,卻也帶來了某種混亂,「成功」彷彿走向了一種意義上的貶值,在這個過程當中,各式各樣的成功版本大量展現,如果說審美也有一種疲勞,對於人們來說,成功的故事也同樣會令人厭倦。於是,像反作用力一般,有一陣子,關於那些曲折的、悲慘的、來不及成功的故事,反而讓人感到獨特而親近。例如《蘋果日報》的「人間異語」專欄,就曾經集結成書,而裡面的故事如果在更早以前,也許只會是社會新聞的一則標題。

 

從事出版業,就像是近身觀察這個「成功伸展台」上的美學典律轉移,不同的季節可能流行不同的成功樣貌,不同色系、質料、剪裁,呈現的也許未必是關於成功的什麼永恆不變的本質,而是一種暫時的觀點,或是說,一種隨時可以被轉化或取代的風格。比如說當下流行的網紅出書,說穿了,就是幾年前盛行過的部落客出書,或是再更早以前的明星書;而近年超受歡迎的厭世邏輯,聽起來是不是跟某些心靈勵志書,長期以來都要你勇敢做自己的論調很像。決定在「成功伸展台」上是否展演成功,於是想來並不發生在出書之後,而是你願意走上那個伸展台的「出書之際」。


世界本身就是每個自我一時一刻的真實展現

 

於是我後來修改了自己對於出版的意義,我不否認出版一本書需要具備某種「公共性」,簡而言之,出版社要出一本對世界有意義的書。但我後來逐漸理解了那份「公共性」始終是建構而來的,出版社與作者的合作關係,有時候就是一起建構那份「公共性」的途徑,它不會是什麼永恆的本質,但可以是「美極一時」的風格,而世界本身就是每個自我一時一刻的真實展現。


▲攝影│廖宏霖

 

說來說去,我還是不確定,究竟出書算不算一種成功的表現,但至少在這個過程中,身在現下各種動盪而未來又極不確定的出版產業裡,我開始學著不去追問類似的問題,或是說,我學會用不一樣的方式,試著告訴作者,與其將出書當作一種生命的成功指標,不如當作一種生活的總結,或僅僅就是一種誠實的紀錄,先不急著為這本書找到對於他人的意義,而是學會對自己誠實,問自己為什麼要出書,想要展現什麼給世界看,最公共的意義也許就來自於最私我的體驗。那句有點老掉牙的話是這樣說的:最動人的故事,都要先感動自己。

 

原本我想說的是,出書很容易給人一種成功的錯覺。但身處其中,我必須說,出書跟思念一樣,都是一件很玄的東西。

 

Q &A

Q最喜歡的座右銘或格言是什麼?

A:「不要站在對的那一邊,也不要站在錯的那邊,要站在沒站過的那一邊。」

Q:遇到困境或疲倦、消沉時,會怎麼做?

A:睡覺、運動、追劇、吃東西。如果真的非常低潮,就會去傳統市場或大賣場,感受一下人類的慾望是如此生猛、精緻而琳瑯滿目,面對那樣龐大而具象的慾望,會突然覺得很有安全感,好像被包覆在某種集體的需求之中,想像那麼多東西之中,一定也有我可以賴以維生的事物。

Q:有沒有什麼幸運物,或是有特殊意義的東西,可以帶來幸運或力量?

A:曾經是書,現在是手機。

 

 

作者簡介│

閱讀者與寫作者,聆聽者與無情的人。東華大學華文系創作所畢業,曾任職秋野芒劇團、時報文化出版社、50+素人出版。出版詩集《ECHOLALIA》。

 

 

收藏
訂閱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