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2024.11
28THU
每個人只能過自己的生活, 但是看見了其他可能性後, 他的內在從此有了不同的樣貌。 ──《請問財富.無極瑤池金母親傳財富心法》
每月選題

成功並不是你真正的追求

成功或失敗,在生命中都只是一種描述,一個過程,而非終點。不需要被生命中的某一段過程困住。真正的問題是:你是否活出你生命中全部的潛能。帶著這句話上路吧,祝福每一位讀者。

李惠貞

2022-11-15

收藏
訂閱
分享
beyond beyond


談成功之前,我們先談談一部紀錄片:《金牌的重量》(The Weight of Gold)。這部片以奧運史上奪得最多獎牌的美國泳將「飛魚」菲爾普斯為主述者,並訪談多位奧運選手,講述他們獲奬後的人生及心理狀況。

 

奧運得奬者,大概是我們能想到的最成功的代表人物。然而掌聲及讚譽並無法賜予這些明星持續太久的幸福感,更多時候他所要面對的是憂鬱、焦慮,甚至輕生的念頭。目標達到了,接下來呢?更高、更遠的目標?如果你是菲爾普斯,已經是史上最多金牌得主了,還能追求什麼?

 

「成功」若是奠基於「我比別人強」,那麼這件事永遠沒有出口。因為總有人比我更美更帥、更有錢、更聰明。就算擁有了車子、房子,一旦跟別人比較,你就會想要更名貴的車、更豪華的房子。認為自己「不足」、「不夠」的想法,會啃蝕你活著的每一刻。就算物質上很富有,你的心態仍是貧窮的。假設有一天真的站上了頂端,放眼望去再看不到別人,然後呢?你要為什麼而活?《金牌的重量》講的就是這件事。成功的喜悅只是一瞬間,之前與之後才是真實的人生。


▲情境圖(攝影│Karolina Grabowska/Pexels)

 

你真正想要的不是成功,而是喜悅

 

我們不妨靜下來花幾分鐘思考:成功的目的是什麼?人為什麼想要追求成功?

 

對奧運選手來說,追求的肯定不是奬牌本身,而是它代表的聲望及肯定,以及繼之而來的自我滿足感。簡單來說,人真正追求的是喜悅,而不是成功。社會上如此放大成功,是因為我們以為成功是通往喜悅的道路。

 

所以,我們應該換個角度看,如果有更好的方法直接到達喜悅,我們還需要透過競爭和比較來繞遠路嗎?而且競爭和比較得來的喜悅甚至不能持久。

 

我很喜歡的智者薩古魯曾經說,外在狀況如何發展,很多時候不是我們能掌控的,它跟時機有關,也許需要許多人的配合,但是你的內在狀況只與一個人有關,那就是你。

 

我們必須先抛開「我的幸福與喜悅由某人或某事決定」這樣的想法,才有可能進入討論。如果你的人生價值是由外在變化及他人的肯定與否來定義,而非自己的責任,那麼有太多事物能決定你的喜樂。就算某部分符合外界所謂的成功,你仍是一個不自主的人,仍是這些牽動你的絲線的傀儡。從這角度來看,「成功」還是成功嗎?

 

所有的問題都應該探究根源。在枝節上打轉,永遠碰觸不到核心。當你被「成功」束縛,提醒自己,你真正想要的不是成功,而是喜悅。這件事並不需要任何人允許,你自己就可以決定。喜悅來自你生命的活力,而非他人給予的奬章。不論名片上印的是什麼頭銜,不論身邊有沒有人陪伴,你都能快樂。


成功是活出你生命全部的潛能

 

我所聽過最棒的關於成功的定義,仍來自薩古魯。他說,「活出你生命全部的潛能就是成功。」

 

他一下就把力量拉回到我們自身。你的成功關乎於你如何「活」。一個人可以非常忙碌但死氣沉沉,也可以靜靜坐著但喜悅充滿全身。全然體驗生命,活出你最深刻的感受,就是成功。你想運用這個生命去體驗、去做什麼事,就專注地去做、去探索,過程本身就是令人興奮和喜悅的,不需要外界的量尺來判斷你是不是成功,以及你該不該喜悅。當你散發「活」的氣息,所有人都會認為你是成功的。

 

因此,成功──如果我們一定要用這個名詞來述說人生,那其實與他人無關。內在的喜悅是無法撼動的。無論外界發生什麼事,你都不會拿內心的狀態去交換。如果可以做到這樣,那麼就是由你來定義成功,而不是成功來定義你。

 

成功或失敗,在生命中都只是一種描述,不要將它看待為結果。當它是描述,我們就知道那只是一個過程,而非終點。

 

《朝一座生命的山》書裡有一篇〈允許經過〉,慧光法師說,「失敗只是當時的觀點。」菩薩寺水泥牆面其實有許多瑕疵,當初建築團隊想要拆掉重做,慧光法師卻決定讓它原樣保留下來。法師說,「你怎麼面對一個失敗?你先接受它然後改善它,就會變成一根很有力量的柱子。」

 

如果我們太執著於外界定義的成功,就會害怕失敗,害怕失敗會導致裹足不前。因為犯錯而得到的經驗、意料之外的新起點,全都不會發生。某種程度,對成功的執著反而變為成功的阻礙。

 

「不試著掩藏什麼,就讓它存在,你會得到提醒,也會得到意外的收穫。這是生命的過程。生命的過程本來就不是完滿的,差別在於我們允不允許它存在,如果你允許了,它就會有意義。就像旅行,有時候走錯路反而看到另一片天地。甚至,正是因為有缺陷,才感覺完美,因為我們會從中得到學習、成長,它會豐富我們的探索,驚喜會從中誕生。」

 

成功是學會用新的眼光去看待失敗,將眼前的失敗轉化為前進的養分。既然是養分,它就不是失敗。失敗不存在了,成功還有份量嗎?

▲情境圖(攝影│Quang Anh Ha Nguyen/Pexels)


別讓生命受限於失敗或成功

 

我在《成為自由人》書中提到,我曾和朋友合夥經營一間小出版社失敗的經驗。公司結束後,信心跌落谷底,此時,一直很看重我的前輩邀我接手經營一份設計雜誌,擔任總編輯的角色,我沒有勇氣答應。但她對我說,「正因為妳失敗過,會更懂得經營。」

 

回望這段過往,當時既身處低谷,又住於前往另一座山峰的起點。若不是前一份工作結束,機會不會降臨到我身上。然而我也明白,如果接受這項職務,意謂著我將遭遇更多失敗,畢竟我沒做過雜誌,不可能一帆風順。事實證明確是如此。但我必須說,接下這份挑戰,是我人生中做過最好的決定之一。若非大大小小的失敗,我看不到山頂的風景,我會因為太害怕而留在安全的位置。我的人生將會是一個受限的人生。

 

失敗包含著成功的可能性,成功是由失敗累積而成的。把這兩者分開看待,就是使自己挫敗的開始。

 

不需要被生命中的某一段過程困住。真正的問題是:你是否活出你生命中全部的潛能。帶著這句話上路吧,祝福每一位讀者。

▲擔任《Shopping Design》總編輯時期(攝影│楊雅淳)

 

Q &A

Q:最喜歡的座右銘或格言是什麼?

A:「在所有山頂的上方是寧靜。」(歌德)

Q:遇到困境或疲倦、消沉時,會怎麼做?

A:走進大自然。看看天空,看看樹,感受風。

Q:有沒有什麼幸運物,或是有特殊意義的東西,可以帶來幸運或力量?

A:沒有。我自己的念頭就是幸與不幸的來源,當然也會是力量。:)

 

 

作者簡介│

出版界資深工作者。現以獨立身份推廣閱讀,經營「獨角獸計畫」、「工作相談室」。著有《成為自由人》、《給未來的讀者》,與女兒合著《和媽媽互相喜歡的日子》、《和女兒一起旅行的日子》

收藏
訂閱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