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2024.11
28THU
每個人只能過自己的生活, 但是看見了其他可能性後, 他的內在從此有了不同的樣貌。 ──《請問財富.無極瑤池金母親傳財富心法》
美食家養成記

緬甸菜之念想

到底緬甸菜特色在哪裡呢?位居中南半島,東北接雲南,東南鄰泰國,西接孟加拉,又曾被英國殖民,與印度同屬大英國協,緬甸菜融合各國特色,卻又自成一格。

余宜芳

2021-11-29

收藏
訂閱
分享
beyond beyond

▲作者與先生的緬甸返鄉之旅(余宜芳/提供)



關於緬甸菜,很多人可能以為自己吃過,畢竟台灣有不少打著「滇緬泰」菜系的東南亞餐廳,裡面各色香濃咖哩雞或牛、涼拌木瓜絲、蝦餅、大薄片、檸檬魚……等,好吃又下飯,唯一不大美妙的是,琳瑯滿目的菜色中幾乎沒一道是道地緬甸菜。

 

2018年春節,全家族一行十人踏上緬甸之旅,外子離開出生地仰光後,時隔五十年返鄉,我和孩子們則充滿好奇探索心情。東南亞國家中,新加坡、泰國、越南都去過,卻因各種因素延遲了緬甸之旅,終於等到翁山蘇姬民主選舉獲勝,對世界敞開大門。



▲余宜芳/提供

 

 

緬甸美食,種類豐富口感多元

 

出了緬甸海關,幾位表叔已等候多時。表叔姓侯,父親是黃埔軍校畢業生,是外子祖母的幼弟,抗日戰爭時跟隨孫立人將軍在緬甸打過多場艱苦戰役,二戰後回到故鄉廣東梅縣,眼看政治情勢惡化,文革前帶領全家投奔二○年代即已僑居緬甸的外子家族。華人親族關係複雜,不像洋人一個cousin可以解決好多問題。總之,外子父母親當時在仰光經營酒館,生活穩定,慨然帶領侯家進入緬華圈。後來侯老先生成為僑領級人物、辦過中文報和中文學校,生意也做得極好。六○年代初緬甸軍政府排華,外子一家以難民身分來台定居,侯老先生和長子留在仰光經營家業,陸續將年輕子弟送到台灣念大學,兩個家族再次重聚。

 

是這樣綿延三代數十年的親緣,讓表叔一家人熱情期盼我們到來,食宿安排挖空心思求好。接風餐設在高檔廣東酒樓,來自印度洋各式生猛海鮮不在話下。第二天早餐自然是酒店自助餐,我們內心有點小失望,緬甸的傳統早餐可豐盛了,相較下,香格里拉自助早餐真沒太大吸引力。喔,別急,堪稱緬甸國民美食的魚湯麵和椰汁咖哩雞麵,果然都在早餐行列。舀一碗熱騰騰滾燙燙的棕色濃稠魚湯,加上熟米線,搭配兩塊炸瓠瓜、炸豆餅、撒上香菜、檸檬汁和辣椒粉,啜上一口,比起常吃的中和華新街「舶來品」,終於有了原汁原味的的實在感。

 

吃完早餐,按照行程走完大金塔,黃昏時分來到仰光第二大湖皇家湖,售票口附近散見簡單販賣小吃的攤車,有攤車擺上搶眼的新鮮大瓠瓜、芭蕉和洋蔥,既是裝飾也是食材,這四處可見的街頭美食炸物叫做「阿佐」(發音其實更像ㄐㄧㄛˇ),種類豐富口感多元。鷹嘴豆、豌豆、黃豆紅豆做成的炸豆餅酥脆,和炸瓠瓜一樣既能當零食,放進魚湯麵浸泡湯汁更美味。家人最愛的炸三角裡面有咖哩、馬鈴薯、洋蔥、豆子和絞肉,吃一個當點心,兩個就可充正餐了。

 



▲余宜芳/提供

 

融合多國特色、卻自成一格的緬甸菜

 

到底緬甸菜特色在哪裡呢?

 

位居中南半島,東北接雲南,東南鄰泰國,西接孟加拉,又曾被英國殖民,與印度同屬大英國協,飲食文化的影響來自四面八方。愛吃米線當然是雲南傳來,早餐的奶茶文化和主菜的油封咖哩則來自印度,大量使用魚露蝦醬是魚蝦淹腳目的東南亞國家傳統作料。然而,緬甸菜早已因應自身的風土建立自家特色。除了炒蔬菜之外看不到中國菜的影子;不像泰國菜那麼辣;也沒有印度菜使用那麼多香料。靠海吃海,又有伊洛瓦底江奔流,緬甸人海鮮河鮮吃得更多,咖哩魚和咖哩蝦比起咖哩牛豬更受歡迎。緬甸人虔誠信佛,國民性格質樸溫和,緬甸菜固然油、香、辣兼具,卻溫厚而不生猛。

 

玩了幾天,孩子和表叔公混熟了,大膽要求:「不要再吃大餐館啦,可以帶我們去吃正宗的、在地人吃的緬甸菜嗎?」「你們敢嗎?環境有點簡陋唷。」「敢啊,當然敢。」我們打包票。開車來到傳統社區一隅,大樹下的兩層樓建築。一樓是廚房和餐檯,半開放式餐檯擺上數十盤已經做好的菜餚,菜色沉厚,上浮油封,一看就是重口味。

 

上了二樓,桌子圓圓矮矮,我們盤腿入坐, 桌上已擺好涼拌茶葉和各色青蔬沙拉盤。涼拌茶葉亦是「國菜」,將發酵的熟茶葉、細薑絲、高麗菜絲、番茄絲、炸花生和蠶豆、豌豆拌勻,再潑上蒜油、辣油,酸爽開胃。涼拌清蔬盤和泰北很像,小黃瓜紅蘿蔔切細條,再搭上九層塔與各式生菜,重點是蘸醬,據說蘸醬各家有獨門配料秘方,魚露同是主角,但與泰北和越南相較,緬甸味道更濃。桌上還有一小碟「balachaung」,是炸過的大蒜、辣椒和蝦乾碎炒香的香鬆,可拿來包生菜、拌白飯或佐吐司吃,緬甸人餐桌必備。太美味了,我們一試鍾情,後來親戚買了十幾包道地產品讓我們帶回台北。


▲余宜芳/提供

主菜陸續端上,小而深的碗裝著咖哩牛、雞、蝦和魚,皆是不同的咖哩調料。每人一個大圓盤中間放一坨白飯,自己舀上喜歡的主菜。那一餐,特地點了公公生前最喜歡的洛神葉炒酸筍,兩個家族十幾人,一面吃飯一面回憶彼此的「緬甸歲月」和「台灣經驗」。道地的吃法是用手抓菜配飯吃,如果技術不夠,菜飯糰子還沒進嘴裡可能就撒得一桌一身,我們只好放棄,改用湯匙進食。


▲余宜芳/提供

 

告別之時,信誓旦旦必然再訪,不只愛上緬甸菜,更著迷於其多樣多元的宗教文化風土面貌。誰料到軍政府一夕政變、翁山蘇姬被捕,無辜的土地與人民再度受苦,伊洛瓦底江奔騰的河水不知何時才能再見了。

 

收藏
訂閱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