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2024.11
28THU
每個人只能過自己的生活, 但是看見了其他可能性後, 他的內在從此有了不同的樣貌。 ──《請問財富.無極瑤池金母親傳財富心法》
每月選題

百年的茶香歲月──振發茶行

遊走府城的日子,你是否也有一個那樣靜好的午後呢?如果你來林百貨,別忘了百年老茶行,有一方靜好歲月,以一紙茶包烙印著百年店章,為你等待。

王美霞

2022-09-01

收藏
訂閱
分享
beyond beyond

 

百年悠悠一縷香


林百貨一樓的展示櫃裡,一方棉紙包裝的茶包,像是正字標記一樣的,安躺在帶有古意的玻璃罐裡。旋開手工玻璃罐,一股茶香便悠然沁入心鼻,那是振發茶行的百年茶香,芳香中,第四代嚴燦城阿公的愛與風骨,彷彿又栩栩如生地展現眼前。


▲一方棉紙包裝的茶包(提供│遠流出版)

 

振發茶行是臺南最老的茶行,目前負責人是第五代嚴鴻鈞醫師,嚴醫師的妻子周淑莉擔任店長。嚴鴻鈞平時另有本業,在成功路經營牙橋牙醫診所,夫人則是音樂家。嚴醫師夫婦接手茶行四年,對於茶界的努力及用心是眾所周知的。林百貨再開幕之初,邀請振發茶行一起加入招商團隊,嚴醫師有鑒於林百貨與振發茶行都是老店老精神,當場慨然允諾,相挺到底。自林百貨再開幕以來,振發茶行就是深具號召力的招牌商號,振發茶行方方正正的紙茶包,也是許多人趨之若鶩的伴手禮。

 

說起振發茶行的茶包,許多人不免想起嚴燦城阿公。座落在民權路的振發茶行,一直是很多老臺南人懷念阿公的所在,而我,在過去十幾年歲月中,與阿公更有著不解之緣,我時常在午後晃到老茶行,只為看阿公包茶。

 

老錫罐的漫漶鏽漬


靜靜的午後,東市場的喧囂人群已然散去,佐藤糊紙店前,偶有風吹動著一座座小巧的紙紮藝品,老香舖的師傅,正在陽台翻曬剛捻好的香枝,這一刻的民權路,好像一下子都翻回過去的節奏,街道在市廛中鬧中取靜。振發茶行裡,嚴燦城老先生坐在木製櫃檯前,看著過往行人,阿公與店,有一份相廝相守的情分;振發茶行的歷史,就是阿公的一生,茶香中,寫滿他的青春、壯年與老來的回憶……

 

一八六〇年,嚴氏先祖嚴朱先生在五條港創立盛發錢莊,後來為人作保,使錢莊經營陷入窘境,不得已改做茶行生意,之後遷至民權路現址,因此之故,嚴氏便以「不得為人作保」的家訓警戒子孫。

 

茶行傳承至嚴燦城的父親嚴鐘奇那一代發揚光大,商業通路從產地採買到店頭行銷,一手包辦。早期從大陸進貨,品種為武夷山岩茶,當時茶葉裝在錫罐中,上貼紅紙並書字:狀元、榜眼、探花、金花、大王、古井、龍吟、虎嘯、青獅、玉樹……等等三十多個名稱,遒勁有力的字跡既標誌茶葉不凡的品等,也代表武夷山上的三十六崖,均是產茶寶地。

 

這些百年錫罐是振發茶行最具歷史性的標誌,每一位來這裡買茶的顧客,驚豔之餘,都忍不住要拍一張照片留存。早年經濟並不富裕,店裡無法一次購買這麼多錫罐,因此,每一個錫罐都是分期買下來的,大大小小不一,保存至今,彌足珍貴。茶罐裡先是裝著從大陸武夷山買來的名茶,隨著臺灣經濟起飛,茶園大量發展,焙茶的技術也凌駕對岸,從此茶罐改成裝滿來自臺灣各茶園的好茶。

 

錫罐依舊,茶香不墜,振發茶行的生意如川流水暢,蒸蒸日上。老錫罐如今已見斑駁且有漫漶的鏽漬,手工打造的凹凸表面,沉澱著滄桑的印記,令人發思古之幽情。


▲老錫罐漫漶的鏽漬,沉澱著滄桑的印記(提供│遠流出版)


卜餘甘,不夜侯


一踏進茶店,木架上一整排錫罐是最顯眼的擺設,架上有一幅對聯──「家植狀元榜眼探花佳種/枝分北苑建谿小峴名區」,上聯說明茶種的品等,下聯述說茶葉的產地,橫批書寫「姓卜餘甘氏官封不夜侯」。雖然已無從考證對聯文句出自何人之手,但是,將茶擬人化,並冠以姓氏且封以官職的稱呼,十分有趣,百年老店的歷代主人愛茶惜茶之情,也於此可見。

 

木架前有一老式櫃檯,材質堅硬,因為歲月的挲摩,木質表面泛著亮光。櫃檯上面有一個方形小洞,每天市集忙碌之時,掌櫃就先將收取的銅錢、銀兩丟入其中,外人無法探手取得,等到打烊時,再由內側拉開結合板,取出銀兩,計算一日所得。這種古老的櫃檯,現今已成為珍貴的骨董了。

 

茶店最暢銷的是四兩重的茶包,日治時期烏龍茶是店內主力商品,現今依客群不同,茶品也多樣發展,第五代嚴鴻鈞夫婦開始研究更多樣的茶種,第六代繼承人嚴偉嘉也以科學化的數據將各種茶品的沖泡時間、分量等加以數據化。因此,目前振發茶行的茶品更朝多茶區、多品類發展。

 

信義招財,以為記

 

在振發茶行裡,有一張嚴燦城阿公親筆寫的字條:「信義招財以為記」,那是阿公的座右銘,也是全家人奉行的生意道德。嚴燦城阿公在十八歲那年從臺南一中畢業,因為父親遽逝,毅然放棄繼續深造,扛起一家十四口的生計。年少的他,除了焙茶的家學功夫之外,更四處謙虛求教做生意的竅門,當時經營水泥、菸酒買賣等生意,忙得不可開交,那是振發茶行事業的高峰。

 

與阿公閒聊過往,最令人佩服的不只是他的創業能力,更可貴的是他保有老一輩人可敬的德行。做生意,他講究「信義」,所以凡「振發」二字,便是品質保證。經年來茶行買茶的顧客,沒有人試茶才買,因為阿公做生意的信用眾人皆知。振發茶行也因此在臺灣茶界具有崇高地位,十年如一日,他的有為有守,正足以為年輕一代的典範。


▲傳承百年的座右銘(提供│遠流出版)

 


歲月靜好,好歲月

 

在阿公在世的日子裡,許多個午後,我喜歡坐在這間老茶行的長板凳上,看著阿公包茶。阿公以熟練的技巧,將兩張白紙沉沉穩穩地包住茶葉,並整成一個方方正正的造型,然後蓋上印章:「元會境,振發茶行」。之後,又蓋上一個望之即甘的茶葉造型。赭泥的印刻,兩者都有百年以上的歲月,那是振發茶行的傳家之寶。

 

阿公為每一位上門的顧客包茶,我看著他包茶,什麼思緒也不想,只在紙包與茶香中發呆,這樣的午後可以驅走煩擾於胸的煩惱,沉澱空明的思緒,於今回想起來,真是很奢侈的享受了。人們說「歲月靜好,現世安穩」的體驗,不正是如此嗎?

 

我仍然記得最後一次參與阿公的採訪記事,是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來錄影那天,遠流出版公司的王品小姐、奉茶主人葉東泰都在,阿公還買了水晶餃給大家吃。採訪小組請阿公示範包茶時,他站起來的身軀已經顫巍巍了,錄影的鏡頭下,我看到他微微抖著枯癟的雙手,我知道那時他的視力只剩下約莫零點一,然而,茶是他的生命,他可以不用眼睛,只用一份官行神止的心,去包攏那些散落在桌面上的茶葉,慢慢地立出一個有稜有角的典範──「振發茶行」正字標記茶包。好不容易包好茶,他頹坐下來喘息,旁人七手八腳為他蓋上振發百年的印記,紅泥沉穩如故。採訪小組說:「這一段錄影要送去德國巡迴播放,這是值得驕傲的老茶行紀錄。」

 

採訪那天,阿公送我一組珍貴的青花茶罐,上書「花開富貴」娟秀字體,彷如素手相贈的淡雅與寡言,至今仍是我珍藏的瑰寶。

 

振發唯一,沒有唯二

 

阿公走後,第五代嚴鴻鈞醫師毅然肩下傳承茶行的使命,嚴醫師從小在茶行中長大,他仍記得小時候吃完早餐,外面的三輪車等著載他去上幼稚園,出了房間,只見烏壓壓的一片人牆,他走了半天也出不去大廳,振發茶行當時的盛景由此可知。接掌振發茶行後,他希望以「振發唯一,沒有唯二」期許,穩穩地做、穩穩地發展振發的老字號。


▲第五代嚴鴻鈞醫師與第六代嚴偉嘉,以「振發唯一,沒有唯二」穩穩邁步(提供│遠流出版)

 

二〇一四年林百貨再開幕,振發茶行也以傳統茶包進駐一樓伴手禮,並且深獲觀光客喜愛。對於林百貨以古蹟經營文創,四年有成,嚴醫師也十分欣慰地說,能和林百貨一起為臺南傳統文化打拚,振發茶行與有榮焉。

 

遊走府城的日子,你是否也有一個那樣靜好的午後呢?如果你來林百貨,別忘了百年老茶行,有一方靜好歲月,以一紙茶包烙印著百年店章,為你等待。

 

(本文摘錄自遠流出版《熱戀林百貨.熱戀臺南:以「林」為圓心,最有溫度的府城時光漫步》)




作者簡介

王美霞

喜愛閱讀,習慣書寫,創辦南方講堂,讓美與生活有了去處。在書寫與文字的世界裡,她享受最安然的呼吸。

長年參與臺南藝文活動,並撰寫臺南文化創意經營的紀錄,著有《台南的樣子》、《台南過生活》、《南方六帖》、《南方誌:這些人那些事,臺南最迷人的社區圖像》、《普洱茶錄》、《愛在陣頭:那些藝師,這些事》、《台南呷頭路》等。

 

攝影簡介

劉登和

畢業於臺灣科技大學、中山企研所。任職統一企業。業餘喜好攝影、旅行及田園生活。生於臺南,長於臺南,以臺南人的心和眼,拍攝這土地和人民的影像。

 

收藏
訂閱
分享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