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2024.11
28THU
每個人只能過自己的生活, 但是看見了其他可能性後, 他的內在從此有了不同的樣貌。 ──《請問財富.無極瑤池金母親傳財富心法》
每月選題

澎湖老屋顏|澎湖天后宮、乾益堂中藥行

天后宮是沿著地形爬升建造,是前低後高的寺廟格局,從廟埕需踩上好幾層石階才能進入廟中,且石階形狀是多角造型十分特別。三川殿屋頂上半圓弧型的尖翹燕尾屋脊非常獨特,搭配山牆輪廓的高低起伏,儘管整修時仿用古法調配出的用色引發不少討論,就造型上仍是豐富馬公天際線的重大功臣。

辛永勝、楊朝景

2022-07-01

收藏
訂閱
分享
beyond beyond


澎湖天后宮、乾益堂中藥行

回到馬公市區,這裡有靠海為生澎湖人重要的信仰中心─國家一級古蹟澎湖媽祖天后宮。天后宮根據推算最少已有四百多年歷史,是全台最古老的廟宇,馬公市的舊名「媽宮」便是因此得名。經過了四個世紀,廟體經過大大小小的整修無數,日治時期大正十一年(1922 年)聘請潮州來的大木師藍木負責主要的重建工程,此次改建奠定了目前天后宮的樣貌,往後的整修也都以此次改建後的樣貌作為基礎。

天后宮是沿著地形爬升建造,是前低後高的寺廟格局,從廟埕需踩上好幾層石階才能進入廟中,且石階形狀是多角造型十分特別。三川殿屋頂上半圓弧型的尖翹燕尾屋脊非常獨特,搭配山牆輪廓的高低起伏,儘管整修時仿用古法調配出的用色引發不少討論,就造型上仍是豐富馬公天際線的重大功臣。

廟前的中央街是清乾隆年間形成的市街,自古以來就是馬公市商業聚集的中心區域,也是台灣地區最早的漢人聚落,不論在歷史年代與當時街上的繁榮程度,都稱得上是澎湖第一街。

中央老街最北端有一口「四眼井」,大約在距今四百多年的明朝中葉開鑿,四面環海的澎湖最珍貴的資源就是淡水,在自來水尚未普及的年代,中央街上店家如旅社、中藥行煎藥洗藥等營業與民生用水都由此井提供。四眼井得名於井面上的四個開口,是為了因應越來越多居民都有汲水需求與維持秩序,便以帆船的花崗岩壓艙石排列於井口作為汲水平台,並在上頭開了四個孔洞,此後大家便可同時取水,由此也可看出此井對於當地民生重要性,並想像當時此街人口繁盛的程度。



▲ 左/澎湖天后宮已有四百多年歷史,是沿著地形爬升建造,三川殿屋頂上半圓弧型的尖翹燕尾屋脊,與多角造型的石階形狀皆十分特別。
右/「四眼井」以帆船的花崗岩壓艙石排列於井口作為汲水平台,並在上頭開了四個孔洞,便利居民同時取水的需求。(作者提供)

我們順著中央街一路走到四眼井,旁邊一棟黃褐色洗石子外牆的洋樓便是乾益堂中藥行,位於與生活緊密連結的水源地旁,居民自然將乾益堂視為重要的醫療場所,不論是經商或是捕魚,生理苦痛等疑難症狀都會來此尋醫抓藥,是馬公當地生意最興隆的中藥店舖之一。

乾益堂建築於大正七年(1918年),當時民居街屋的風格漸漸引進西洋風格,洋樓立面的店鋪也呈現當時追求新穎與進步的時代風潮。不同於當時中央街上仍多以咾咕石堆砌牆面的閩式街屋,乾益堂拔地蓋起兩層高樓,並以簡潔的現代建築輪廓設計,洋樓各處可見以多層次的水平線腳勾邊裝飾,圓形、長方形等簡潔基礎幾何圖案也大量運用在左右對稱的立面上。二樓的長形開窗、橢圓拱門、突出的弧狀陽台等都呈現與傳統建築截然不同的風情。

薛家經營乾益堂中藥行目前到第四代,為了保存這棟珍貴的文化資產,便自行向縣政府申請訂為古蹟,後在民國八十八年(1999 年)公告為澎湖縣定古蹟,並於民國九十三年(2004 年)完成了古蹟整修。

 

循著藥香走進洋樓,腳下踩著墨綠色的復古窯燒磁磚,中藥行特有的多格藥櫃與木製櫃台散發出古意,看著櫥櫃的每格抽屜裡都藏著只知其名不知其性的各種藥材,想起了師傅在櫃檯後,千手觀音一般開抽屜拿藥的熟練快速畫面。正在顧店的薛大姐見我們對老洋樓十分好奇,破例讓我們到二樓參觀。走上木構樓梯來到二樓,主要是佛堂與儲放藥材的空間,陽台欄杆上的竹篩裡正曬著藥用紅棗,從上頭看到底下熙來攘往的遊客們,都駐足於四眼井前拍照紀念。還有另一條人龍連至中藥行外的小舖,賣的是乾益堂以自身對藥性了解調製配方所滷的十全大補藥膳蛋,近幾年緊抓觀光客們的味蕾,也替中藥行開闊另一條經營型態的道路。


▲ 乾益堂中藥行外觀樣式屬巴洛克建築風格,洋樓各處可見以多層次的水平線腳勾邊、圓形、長方形等簡潔幾何圖案裝飾。(作者提供)



▲ 中藥行特有的多格藥櫃與木製櫃台皆與建築物有著相同悠久的歷史,散發出古意。(作者提供)

old house data
澎湖天后宮

・澎湖縣馬公市正義街1號

・06-9262819‧05:00–20:00

・建成年代:大正十一年(1922年)

・值得欣賞的重點:多角造型石階、尖翹燕尾屋脊

乾益堂中藥行

・澎湖縣馬公市中央街42號

・06-9272489‧09:00–17:00
・建造年代:大正七年(1918年)

・值得欣賞的重點:巴洛克建築立面、老式中藥櫥櫃


本文內容出自馬可孛羅《再訪老屋顏:前進離島、探訪職人,深度挖掘老台灣的生活印記與風華保存》


作者|老屋顏(辛永勝、楊朝景)
更多精彩故事|https://www.cite.com.tw/book?id=71122

收藏
訂閱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