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2024.11
28THU
每個人只能過自己的生活, 但是看見了其他可能性後, 他的內在從此有了不同的樣貌。 ──《請問財富.無極瑤池金母親傳財富心法》
每月選題

滿屋子魚香味——基隆八斗子百年魚寮正忠行

在充滿魚味的鐵皮屋裡,屋頂木頭因長期接觸水蒸氣,水氣重因此顏色較黑。⋯⋯除了煮魚大鍋前面三台壁掛式電風扇用力的轉動外,一台藍色塑膠箱型電風扇緩緩轉動,陪伴老闆娘蔡玉秀處理煮熟後的小卷。

王孟琦

2022-04-02

收藏
訂閱
分享
beyond beyond


▲正忠行第五代小男孩,是魚寮的最佳導覽員!

中午12點,三、四棟鐵皮屋裡,傳來蒸汽鍋爐「嘶嘶嘶嘶」的叫聲,伴隨著風扇用力轉的嗡嗡聲,和不斷從屋裡流出的海水,三、四位穿雨鞋的婦女帶著黑色手套,一邊處理剛從魚寮冰庫裡冰成塊狀的魚,另一邊忙著將煮魚大鍋裡的海水加熱。霧茫茫的水蒸氣填充半個魚寮,不到30分鐘負責「煮魚」的婦人早已汗流浹背。

 

在充滿魚味的鐵皮屋裡,屋頂木頭因長期接觸水蒸氣,水氣重因此顏色較黑。三、四台直立式電風扇因為在海邊工作,扇葉和鐵網布滿暗紅色的鐵繡。除了煮魚大鍋前面三台壁掛式電風扇用力的轉動外,一台藍色塑膠箱型電風扇緩緩轉動,陪伴老闆娘蔡玉秀處理煮熟後的小卷。


八斗子年輕一代深入魚寮現場,採訪魚寮女工作業甘苦(王孟琦、王珮瑜、杜禎如)


從〈正忠行〉看八斗子漁業的興與衰

〈正忠行〉是老闆藍正忠、藍建一父子的魚寮,從曾祖父藍旺做魚寮算起已有四代。近120年的歲月裡,〈正忠行〉見證了漁業的興衰,靜靜的在八斗子海邊訴說屬於漁民與漁販的故事。

 

早先八斗子漁船返港後,現流魚貨沿岸叫賣喊價,當時以丁香魚、吻仔魚和四破魚為主。因此,為了延後漁獲腐敗發展出漁獲加工產業,以便送至基隆崁仔頂或台北等地販售,魚寮於焉出現。直到40年前,第三代經營者藍正忠順應時代潮流投資冷凍設備,大量加工鎖管(小管仔)獲得相當好的利潤。

 

到了80年代,台灣經濟達到高峰,〈正忠行〉曾有一個月收入至百萬的紀錄。蔡玉秀依稀記得,當時有一個月光冷凍成本(付給冷凍廠)就付一百多萬。但好景不常,適逢台灣經濟不景氣,漁業漸走下坡。再加上宜蘭魚寮採薄利多銷策略,八斗子魚寮好景不在。現在除了八斗子的六間魚寮、七斗子三間魚寮,基隆已難見到魚寮的身影。



▲身型較大的四破魚會由挑魚的婦人分出大、中、小,挑魚的婦人熟練地將不同魚種有秩序的放入藍色網子。

魚香味的故事——八斗子魚寮

魚寮裡除了魚貨,屋內更擺滿了木架和不繡鋼架。木架大多放剛煮完的小卷、丁香魚和四破丁(小型的四破魚)。將魚解凍後,負責「挑魚」的婦人先撿選出形狀完整的小卷、丁香魚與小型四破魚,再放入大鐵鍋內煮熟。「煮魚」的婦人不時用鐵勺輕輕地挑起大鐵鍋內的白色泡沫,最後將熟的魚和小卷放在木製的網上晾乾。煮小卷時水會流下紅色殘留物,這時煮魚婦人會用細網勺過濾,並再進行下一輪作業。

 

同一時間,身型較大的四破魚會由挑魚的婦人分出大、中、小,挑魚的婦人熟練地將不同魚種有秩序的放入藍色網子。一個藍色網子會放三層小型四破魚,中間再以透明塑膠膜分隔。四破魚和小卷、香丁魚等小型魚不同的是,一籃籃的魚會放進一個大鐵環內同時加熱,最大的四破魚要等近15分鐘。最後,煮好的四破魚會在灑上一層海水。陽光下,一條條四破魚發出銀黑色的亮澤。


▲丁香魚裝藍再以海水煮熟



▲煮好的四破魚會再灑上一層海水。陽光下,一條條四破魚發出銀黑色的亮澤。

不過與過去不同的是,在魚寮鐵製煮魚的大鍋子以前體型較小。煮魚婦女且一次只能煮一籃四破魚,花的時間較長;而現在煮魚的大鐵鍋由於過去以煤炭燒水,用的是磚窯燒火。現在放置鍋爐的一角隱藏一片斑駁的暗紅色磚塊,和屋內大面積的水泥牆形成強烈對比。

 

隨著工作接近尾聲,在魚寮腳步聲漸漸變少,偶爾一、二隻小貓在送貨卡車下來回徘徊,魚寮的魚香味隨著太陽落下飄到鄰近的魚市場,到了晚上12點,魚市場的叫賣聲不絕於耳,一星期六天不斷循環。隔天中午,又是一天的開始。


魚寮的黃昏, 居民的希望

過去由於男性以外出捕魚為主,魚寮的工作以女性居多,即便到現在除了開卡車的老闆外,在魚寮女性依舊是多數。

 

每間魚寮是家族企業,因此來魚寮工作的民眾大多為老闆的親戚或是鄰居。她們一天平均工作3到4小時,並將工作分為「煮魚」和「挑魚」。在魚寮工作超過十年的呂月娥就是負責煮魚的工作。她提到,做這工作必須很小心。由於煮魚鐵鍋裡的海水通常會加滿,煮魚婦女常因動作快,即使她有戴袖套、手套和穿雨鞋,滾燙的熱水還是會燙到大腿、腳和手並起水泡。「有一次我的肚子碰到鐵鍋,真的很痛」,呂月娥指著掛在牆上兩袋的黑色手套「因為手套常碰到熱水會破,我們一週要換好幾個手套」。




即便負責煮魚的員工工資較高,但大部分在魚寮工作的人為了生計,除了在魚寮工作兼差,像呂月娥晚上必須到八斗子漁會做飯並工作至夜晚,「哈~其實我已經習慣了啦。」呂月娥微笑地說著。

 

和過去一樣,挑魚、煮魚的工作還是以人工為主,八斗子魚寮依舊處理近海漁獲,如:四破魚、丁香魚與小卷,除了魚和小卷,隔壁魚寮專產飛魚卵,以非人工方式處理並外銷至日本。「過去還可以見到秋刀魚,但現在已經不出了」,工作十幾年、負責挑魚的張麗香若有所思地說。


▲老闆娘蔡玉秀一邊熟練挑選小管,一邊和我們談天。四歲的小孫子則蹲在一旁,隨時進行補充。

老闆娘蔡玉秀坐在凳子上熟練地處理小卷。聊到魚寮的未來,她抬起頭無奈的表示,魚寮已是黃昏產業,目前雖由兒子們共同經營,但其實魚寮收入無法供應各個家庭開銷。雖然基隆海洋科技博物館成立後,偶爾會出現遊客來買魚貨,但數量不多。若所有孩子共同經營,營收恐怕不足。「我不期待我的孫子從事這個行業,我想只有做到自己不能做、或兒子不想做為止吧。」


▲工作的尾聲,鹹鹹的海風吹進了魚寮。三、兩位魚寮阿姨拿著凳子坐在鐵門門口。

到了工作的尾聲,鹹鹹的海風吹進了魚寮。三、兩位魚寮阿姨拿著凳子坐在鐵門門口,迎著風她們的話不多。但是,魚寮見證八斗子的歷史,而這群在魚寮工作的婦女,用她們的生命寫下魚寮在八斗子的故事。


編輯後記:

採訪後,老闆娘邀請我們品嘗鮮甜的帶卵小管仔,富有彈性的海味,無論拿在手中或是嚼在口中,都使人感受到無比的滿足!



本文摘錄自地方誌《東北風》,攝影照片由王珮瑜、杜禎如提供
更多內容請追蹤八斗子漁村文物館|https://reurl.cc/zZe1kN

收藏
訂閱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