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2024.11
28THU
每個人只能過自己的生活, 但是看見了其他可能性後, 他的內在從此有了不同的樣貌。 ──《請問財富.無極瑤池金母親傳財富心法》
每月選題

旅途的美感──不管出不出門,生活就是日日旅行

「我們旅行一開始是為了遺忘自己;後來,旅行是為了找到自己。」──皮科・艾爾

蘇楓雅

2021-09-15

收藏
訂閱
分享
beyond beyond

▲參半,參半,加起來就是全然。(攝影/蘇楓雅)


對旅行的渴望,也許在暫時想忘記自己的瞬間就踏出了第一步。日常層層包裹在身上的人際關係,扛在肩上的擔子,總會在疲憊如深陷泥沼之際,使你想要跳出這一井天地;在誰也不認識自己的地方停靠,把「我」的所有角色放下,透過吸收各種食物、風景、和新奇來進行療癒。

 

不過換個角度,你是否意識到旅行其實是靠近「美」的一種探尋?藉著一次次的出走使心靈裝滿「美好」,試圖消抹、遮蓋或平衡那些生活中「不美」的人事物。人是宇宙圓滿的一部分,因此,可以說每個人天生都能感應「美」。可惜的是,過多的資訊、專家評論、五花八門的造勢反而建立起隔閡,讓你我難以單刀直入地欣賞美、接受美、活出美。

 

人與美之間是「空.透」

 

站在日落彩霞之前,頭腦總是使人不禁脫口而出:「啊~好美!」弔詭的是,讚嘆的瞬間,一個人的身心靈其實已經錯過了以整個生命全然與美接觸的時機。

 

同樣地,在梵谷《盛開的杏花》、維梅爾《戴珍珠耳環的少女》或林布蘭《夜巡》前面,如果腦子裡轉著關於作品及畫家的背景資料,容易使人掉入由參考(reference)出發的美的體驗,不及察覺內心純粹的感應。

 

這份純粹是心的敞開,不帶一絲比較和評斷,似一種空.透,允許我們與美的一切自然無阻地親近,只是讓「美」完整展示它自己。那些大腦無法分析的、無以名狀的、甚至陌生的感受,都任它一一沐浴、滲入我們的每個細胞,慢慢醞釀成美的養分。別擔心,那些無法滋養生命的遲早會被時間剝落。

 

下次旅行時,無論看見珊瑚、野花田、甜點、建築、或設計,試著忍住讚美的形容詞,以沉默引出那「空・透」的場域,讓「美」直接感染你。


▲層層疊疊的橘,招呼著克羅埃西亞舒服的陽光。(攝影/蘇楓雅)


美並不等於零缺點

 

旅行不自覺的壓力是:創造和收集零缺點的美好──在倫敦聖保羅大教堂前獨照要等清場,賞櫻不要拍到被踩過的凋零,享用精進料理時把盤子左轉右轉想找到最上鏡的脫俗。

 

然而,真正的「美」無關表相的無瑕,而是傳入生命脈動的一種寧靜的愉悅與自在;它的終點不該是影像,而是你心底。在京都跳蚤市場遇見的一個茶碗,清楚留著金繕修復的痕跡,捧在手裡有股莫名的暖意,事後回想,猶如穿過人生裂痕灑落的曙光,顯現希望的美。手繪的藍瓷縱使圖樣相同,不可控的因素也會使釉彩出現色度上的差異;兩個瓷盤的同一朵花,分別於花瓣暈開深淺、粗細不一的藍。這差錯捕捉了手繪師在繪製當下的力道與心境,使原本款式相同的瓷器更添一股靈動。

 

茶碗和藍瓷指出:真正美的事物,比起完璧更富「玩味」,含著生命無常的本質來理解你我,令我們笑中有淚、淚中有笑。旅行不需完美,留一個缺,允許宇宙用驚喜為你補足。

 


▲知更鳥:「別偷看我吃蘋果!」(攝影/Lien)

 

美是真善的生命流

 

歷久彌新的美會直接觸動人類的真善,帶來恬靜的滿足感,我們不就是因為明白這點而奔向大自然嗎?

 

盛夏的廣島,健行上山至建造1200年的極樂寺,入寺前隨友人的習慣拿起掃帚清理台階。參拜後,僧人端來冰涼的奉茶和茶點,每一滴抹茶的流淌,似乎也使身心變成了爽快搖曳的樹葉。

 

每次這種平常不過的互動,都令人一再驗證:美的永恆來自真善。與京都鴨川平行的高瀨川旁,住著一戶種植柚子的人家,秋天時有些鮮黃果實會探出牆外。在柚子成熟的那段時期走過,會看見掉落的柚子整齊坐在牆腳;應是路過的好心人一天拾起一顆,隔著相同距離安置的。柚子樹的主人似乎讀懂那份心意,任那排柚子有精神地坐在牆前博得路人的會心一笑。當真與善是生命的驅動,無奇,也美;舉手投足,都美。旅行時到處都有生命的風景,因為我們還是在人群裡,不妨嘗試用真善去感應另一份真善,也許美會以意外的形式擁抱你。

 

無論是瑞典Orrefors 的水晶酒杯,還是南禪寺木檐串流而下的雨滴,美都沒有固定的形色,其實原本就不是用比較來欣賞。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也適用於形容一個人對美的靠近。

 

我們常常藉由旅行集中體驗和珍藏美好,卻容易忽視腳下正在行走的生命旅行;這個最偉大的旅行因為藏在人生的打拚裡,使人很難用敞開的心歡迎美的好奇。如果我們反向思考:從一杯茶、一片野草、一桶垃圾感應到美,那麼未來到哪裡旅行怎麼走就怎麼美。電影《把愛找回來》裡的小男孩伊凡,能夠在喧囂的大都會裡聽見交響樂並非偶然,他的心肯定是全然開敞的通透明亮,迎接著閃爍音符的一一降臨。

 

▲真誠對待百年屋頂,一捆捆蘆葦繫著美。(攝影/蘇楓雅)

收藏
訂閱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