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2024.11
28THU
每個人只能過自己的生活, 但是看見了其他可能性後, 他的內在從此有了不同的樣貌。 ──《請問財富.無極瑤池金母親傳財富心法》
生活家養成記

友善打招呼,使都市和人間溫暖美麗

墨爾本教會我的是:自己主動先微笑打招呼,不管對方反應會如何,這份我們所珍惜的友善和歡迎始終必須先從自己傳遞出去,才能透過它的芬芳傳得更廣,使整座城市充滿它的美麗與馨香。

蘇楓雅

2022-03-04

收藏
訂閱
分享
beyond beyond

▲情境圖(攝影:Leah Kelley/Pexels)

 

澳洲人的打氣式寒暄

 

到公園散步,偶然看見兩個小孩圍著一隻狗跟狗主人有說有笑,而父母就在一旁微笑聽著。澳洲人從小學習如何跟人友善地打招呼,這種歡迎、親切的態度也是外國人對澳洲的主要印象。

 

澳洲人寒暄像君子之交般和氣,不會干涉或過度熱情,也不像華人或日本人先從背景問起:故鄉在哪裡、家裡幾個孩子、什麼工作或學校、有沒有房子或車子等;在地人的問候是關心彼此生活的舉動,以交換有用的消息為主。住在氣候變化大的墨爾本──氣溫在短短幾分鐘內驟降十多度的一天四季、烏煙籠罩整州的森林大火、夏天超過40度的熱浪和突來的冰雹,大家似乎是利用寒暄來確認彼此過得還不錯,算是為對方加油打氣。

 

假如去麵包店,不管是面對店員還是排隊,前後左右的人都會對彼此微笑,更多時候是問候幾句;比如天氣真美、你該試試這家的OO很好吃、期待復活節假期的到來、聽說下午會有暴風雨等等,通常最後都會用一句祝福如「Have a good day!」(祝你有個愉快的一天)做為結束,再各奔東西。

 

在傳統市場遇到同時在挑選蔬菜的人,大家都會有默契地微笑打招呼,甚至會交換食譜呢。不管是結帳、停車場遇見旁邊的車主、搭乘電梯、或等公車,墨爾本人都習慣友善地打招呼,即便只是一聲「嗨」,也會立刻讓人感受到自己與對方同時站在同一塊土地上,歡迎和認同你我。這個生活習慣後來在哥本哈根救了我一命。

 



▲情境圖(Pexels)

 

打招呼的習慣,救了我一命


2010年,我與母親前往北歐自助旅行一個月,4月16日從奧胡斯回到哥本哈根,發現整座城市是灰的,空氣飄浮著沙塵,瀰漫著嗆鼻的硫磺味,然後得知冰島艾雅法拉火山爆發了。新聞播報鄰國的機場全面緊急關閉、不定期起飛時,我們開始擔心無法如期回國。

 

果不其然,每天經過旅店櫃檯就發現一張張的廣告單寫著「結伴包車開往漢堡X歐元」、「阿姆斯特丹火車票X歐元」,價格高得驚人;我聯繫泰航尋求協助,客服建議最好原地不動,鄰國的情況並非更好,只會徒增風險,要做好滯留的心理準備。

 

預定回國當日,我們必須到機場重辦機票手續。機場外是一片混亂,許多人高舉厚紙板做的價格單尋找包車的旅伴,一窩蜂地靠近背著行囊的我們。機場內也鬧哄哄,就像電影裡的逃難場景,背包客的睡姿把每一面牆圍住,有人在爭執、有人在哭泣,我無法從聲浪當中辨識任何語言。好不容易把母親安頓在座椅上,放下行李後我一個人帶著證件往櫃檯前進;首先觀察到櫃檯上方的顯示幕出現數字,接著趕快找到機器抽取號碼牌。但是眼前擁擠吵亂的人群,使我頓失方向。

 

不久,談話中的一男一女走到我身旁站定,口音像美國人和澳洲人,於是我轉頭主動微笑向他們打招呼:「你好,真是混亂啊。請問拿號碼牌是對的吧?」他們回以微笑,女士豎起拇指說:「做得好。」(姑且稱女士為A,男士為N)他們親切地分享信息:A自美國出差來此,已經困了5天,昨天好不容易有一班飛機,但友愛地把座位讓給妻子正在待產的同事;N來自紐西蘭,在機場徘徊了數天,幸運似乎還沒上門。兩人的開朗樂觀帶給我許多穩定的力量。

 

就在我們談話時,一名歐洲中年男士從右方走來,見人就大嚷大叫:「號碼牌沒用!丟掉!丟掉!」接著走到我面前衝著喊:「你有號碼牌嗎?」我下意識握緊手中的票,拒絕回答眼前情緒失控的旅客。A扶著我的肩膀替我喊話,「走開,有問題去跟機場人員說!」N同時高高地站在我身後。當時的突發狀況真的嚇壞了我,雖然不知道其他人怎麼處理號碼牌,但是A堅定地提醒:「別在意,這些天都有人恐慌失去理智,大家都想回家。妳要守住自己的號碼牌。」接著她讓我和N站在原地等待,獨自擠過人潮去找這幾天剛認識的機場便衣主管。幾分鐘後她返回,宣布好戲上場了;櫃檯全部同時關窗宣布暫停服務,我看向A,她微笑眨了眼睛。約15分鐘過去後,那名便衣行政主管拿著麥克風現身宣布道:「我們將依照號碼服務各位,你手中的號碼牌是有效的。其他人請排隊來領取手寫牌,號碼機故障了。」我們三人大聲歡呼,給彼此一個High Five(擊掌)!我站在隊伍第一位,A雙手搭在我肩膀上給予加油,N也用他的幽默為大家打氣;我們一一順利走向櫃檯完成該辦的手續,最後友善擁抱祝福彼此、互相話道別。旅途上相遇的陌生人竟然在困境中能成為並肩作戰的夥伴,我只能由衷感謝老天爺賜予的幸運,同時感謝墨爾本大環境的寒暄文化。

 



▲情境圖(攝影:Brett Sayles/Pexels)

 

主動傳遞善意,讓生活更美好

 

現在時代的高速與緊湊,使我懂得老一代澳洲人口中「美好的往日」,人與人互動的美確實逐漸在褪色;凡事講求高效率、生存目的、務實競爭的華人更是明顯,鮮少能體會那種「無用」的悠閒問候,更可惜的是連下一代ABC大多也少了這層文化薰陶。不過最近一次進城,讓我看見還有人繼續透過實踐,使打招呼的美好在墨爾本的生活風景中綻放。

 

為購買葡萄酒木箱,我與妹妹開車到市內的葡萄酒商,礙於沒有停車位,我只好獨自在倉庫選購。不久,兩名男子走進,我向他們打招呼問好。比較年長的男士關心道,「妳按服務鈴了嗎?」我搖頭。接著他親切地幫忙按鈴,讓員工出來解釋選購的方法。我謝過那位男士,意識到自己碰到了兩名愛酒的老顧客。我望著堆高的木箱好一會兒,這時年輕的男士笑道:「哇~這就像疊疊樂呀。」我睜大眼睛點頭,「是啊,不小心搬錯就會全部垮掉⋯⋯」三人同時大笑。

 

接下來,我們一邊閒聊一邊搬木箱,我向年輕男士道謝,他微笑回應:「愛酒人士本來就該互相幫忙啊。」選購完後,年輕男士也取得他訂購的酒準備離開,我們互道祝福再見——「非常感謝,祝你週末愉快!拜~」「不客氣,祝妳咖啡櫃成功!拜~」最後,年長的男士還幫忙我們搬木箱到車上。在同一座城市裡,大家能會心笑著真的是很棒的感覺,尤其經過封城後更是溫暖。

 

你我居住的城市每天都在改變、老去,或許還感覺愈來愈冷淡。然而,墨爾本教會我的是:自己主動先微笑打招呼,不管對方反應會如何,這份我們所珍惜的友善和歡迎始終必須先從自己傳遞出去,才能透過它的芬芳傳得更廣,使整座城市充滿它的美麗與馨香。

收藏
訂閱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