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2024.11
28THU
每個人只能過自己的生活, 但是看見了其他可能性後, 他的內在從此有了不同的樣貌。 ──《請問財富.無極瑤池金母親傳財富心法》
每月選題

恣意讓風穿透身體,感受最具療癒力量的陽光——專訪鐵人心理師許嬰寧

進行鐵人三項的挑戰或練習後發現,所有的事物或條件,頓時間都變得很公平,而對於事情的看法或做法,相對也會變得比較踏實一點——只要你心裡不放棄,方法永遠比問題多

林廷璋

2021-10-15

收藏
訂閱
分享
beyond beyond

圖:初和心理諮商所所長 許嬰寧;攝影:Annie
圖:初和心理諮商所所長 許嬰寧;攝影:Annie

在正式進入訪談前,許嬰寧所長先帶我們參觀「初和心理諮商所」空間現在的樣貌,跟疫情前稍有不同的地方是,多了一些能讓孩童或親子,可以一起安心而又自在地待著的擺設和佈置。我們最後選定了一間,早已被陽光灑滿的「房間」,作為這次採訪拍照的地點。「這些房間平日是諮商時會使用的空間」很幸運地,當天午後的陽光也特別地耀眼、明亮。嬰寧說:陽光——對我來說是最療癒的事。


嬰寧說,學生時期的她,偶爾有跑步,但不是像專業跑者的那種方式。即使在美國就讀研究所時,也還沒開始接觸任何鐵人三項的賽事挑戰。一切都是等到回台工作後,先從短程的距離開始練習,慢慢有參加一些路跑的賽事。而過程中,觀察到有視障的跑者參賽,以及與他們同組的「陪跑員」,透過查找有關視障跑者與陪跑者資格的資訊,藉由他們的團練,進而認識到一些前輩們,這才知道,原來——跑步的背後,是有這麼多的面相與挑戰。

圖:鐵人心理師許嬰寧(許嬰寧提供)
圖:鐵人心理師許嬰寧(許嬰寧提供)

從陪跑員到鐵人三項,眼前所見的不同風景

開始跑步之後,無論在身形或外貌上,反而會變得比較精實且有線條。嬰寧說,她喜歡自己因為運動而曬得很健康的膚色,她大方地與我們分享她身上,包括腳底和手臂上不均勻的色差,「我相信這對鐵人來說,是會很值得驕傲的一種印記。」起初是先從路跑,到擔任視障者六年的陪跑員,之後才開始接觸三鐵。曾參與過一次陪視障者登玉山,但因天候不佳,而決定陪著其中一位折返下山。登山,有時結果是圓滿的,有時會留下一點遺憾,取決於當時的天氣或個人因素。藉由「運動」所帶給她的體悟是——有時候你刻意想得到的,不一定都能得到。

 

與一般要在外面移動的業務工作,或是需要體力勞動的服務業不同,心理師商師多半的時間都待在室內,除了諮商之外,像是演講和接受採訪,都是屬於較為靜態的工作模式;而鐵人的訓練和挑戰,卻是與之完全相反的動態活動。嬰寧提到,三項之中她最擅長的是跑步,騎車反而是最弱的一項。若挑選自己擅長的項目,在練習或執行起來時,自然也會比較有成就感,這是人之常情,然而在鐵人三項的挑戰中,你終究得要面對到自己較不擅長的那個項目。

 

圖:鐵人心理師許嬰寧(許嬰寧提供)

當談到從中的所見所學,嬰寧說,鐵人三項讓她意識到,每個人一定都會有他們各自最強和最弱的項目,這跟每個人天生會有擅長跟不擅長的事情一樣。從她接觸三鐵以來,心境上迎來最大的轉變是——無論喜歡或不喜歡、擅長或不擅長,你終究都得去面對。因此,在你最不喜歡的那件事上,往往需要花更多的時間去練習;當你越是去抗拒,越容易感到痛苦或有挫折感。

圖:鐵人心理師許嬰寧(許嬰寧提供)
圖:鐵人心理師許嬰寧(許嬰寧提供)

只要你心裡不放棄,方法永遠比問題多

曾在其他訪談中提到她的人生座右銘——只要你心裡不放棄,方法永遠比問題多——我們很容易會去羨慕別人的好,進行鐵人三項的挑戰或練習後發現,所有的事物或條件,頓時間都變得很公平,而對於事情的看法或做法,相對也會變得比較踏實一點。反觀當別人在練習她的感受有一部分是來自於「它會給你一樣功課——每一個人都是一樣的。當我們在羨慕別人的時候,或許此刻別人也正在羨慕你。」

 

諮商的日常是,傾聽來自不同環境背景的人,他們內在的聲音,一些可能在他們心中積累許久無法訴諸的煩惱,有些是令人感傷難過的,有些是帶著重量沈甸甸的。求學時期被寄與期待,要不斷超越跟突破自我,而與其他的心理師不同,她從「動」之中,認識到更多面向的自己。「我很鼓勵大家運動,但『運動』對於每一個人來說,所代表的意義又不太一樣。」嬰寧說,在進行諮商的過程中,她的專業是不會給予私人意見或是立場,唯有「運動」是她很推薦的。

 

每種運動的強度不同,對一些個案來說,每個人能接受的狀況也不一樣,所以更需要小心地去宣導。「我認為適合的,或許不見得適合他。」倘若這個人從來就沒有運動習慣,或許就可以先從走路,或騎腳踏車開始。而現在對她來說,至少要維持四十分鐘到一小時以上,才能算得上是「運動」。嬰寧說,她是一個很實際的人。有鐵人比賽的時候,就會練得比較兇,有設定目標,就會開始變得比較積極。訓練時所謂的菜單,強度一定會從輕開始,再慢慢地加重,循序漸進地讓身體越來越接近比賽時需要的強度。


圖:初和心理諮商所所長許嬰寧;攝影:Annie

圖:初和心理諮商所所長 許嬰寧;攝影:Annie

喜歡風穿透身體的感覺,有練習當然也會有受傷

或許因為是常在運動的關係,穿著上會選擇較為透氣、通風的服裝。嬰寧說,即使在冬天她也會穿無袖的衣服。她並不討厭流汗,喜歡在運動時,那種被風穿過身體的感覺,平常很少會穿有跟的鞋子,通勤時多半也是穿比較透氣的鞋子。「我是一個追求效率和便利性的人,所以在辦公室裡,一定會準備另一套正式的長裙和西裝外套。」夏天會騎 Ubike 上下班,穿著也比較隨性,但進到辦公室工作時,就會換上另一套較為正式,展現出其專業度的合宜服裝。


嬰寧分享她的觀察,她覺得人其實很像植物,有些適合養在室內、有些適合放在戶外曬太陽。「計畫是能讓我放心,感到充實和期待,並且有動力的方式,很多成就高的人都有做計畫的習慣,你要能夠達到一個目標,是循序漸進地去靠近它。」一旦在求學階段,進入到社會後,會發現有計畫地去執行,會變得比較有效率,久而久之,計畫的習慣就會慢慢地被養成的;通常有賽事目標的時候,通常是從三、四個月前排出課表,把訓練分不同的階段進行。嬰寧說,比賽比的是誰恢復得好,受傷的少。


「當你只做一件事情的時候,通常會太過於專注,反而也更容易受傷。三鐵因為項目不同而能夠交替著訓練,過程就不會感到那麼辛苦,這比單純跑步或騎車,要來得更有趣。」嬰寧說,這些也能反映到生活的層面,每一個人在不同的情境背景下,會各自扮演著不同的角色,所以必須要能夠學會去轉化自己的身份和想法,當然每個人一定都有他們的存在價值。


圖:鐵人心理師許嬰寧(許嬰寧提供)

疫情期間挑戰爬樓梯,單日爬完六座一〇一

疫情期間減少外出,運動量相對也減少許多,初期也跟風在室內跳繩或是做一些肌力的訓練。「人其實很難改變。當你沒有其他選擇,沒辦法如往常那樣去運動,你會發現這段時間,其實有些人是願意去做一些開放性的嘗試。那時身邊一群很愛運動的朋友,發起了爬樓梯的活動。不群聚、也不需要跟別人有肢體接觸,就爬自己住家的樓梯間,而目標是要在挑戰賽當天,爬完一千層樓——爬樓梯其實非常燃脂,嬰寧說,但平時很少爬樓梯的人,爬個三層樓大概就會開始覺得喘。


最後,有不少朋友完成了這項爬千層樓梯的挑戰,「上去的時候爬樓梯,下來時則是搭電梯」時間限制是在二十四小時之內,要花多少時間、速度,都由你自己決定。嬰寧說,挑戰賽當天我花了八小時,包含休息吃東西,最後爬完五百三十八層,幾乎等於六座一〇一。雖然沒有完成千層的挑戰,但她自己很肯定,疫情緩解之後自己一定不會再做。而這個信念,卻也是支持她完成的其中一樣理由。嬰寧說,因為週末在家也沒事,後來連她六十幾歲的父親也一起參與了。他一天爬兩趟,挑戰賽當天父親也陪她一起挑戰,最後完成等於是兩座一〇一的階梯數。



圖:初和心理諮商所所長許嬰寧;攝影:Annie
圖:初和心理諮商所所長 許嬰寧;攝影:Annie

靜謐的文字透過聲音,演繹成另一種安心的陪伴

心理師商師不比其他行業,是比較不容易「被看見」的一份工作,無論個案狀況的好壞,若少了媒體的曝光,包含廣播、電視節目或是出書,以及外部的一些演講邀約,其實很難告訴一般大眾他們是什麼樣的,心理諮商又是什麼樣的工作內容。嬰寧分享了一些她在社群經營上的一些心得,包含臉書、部落格,也有錄製影像。


因為有了自己的媒體,開始能與更多的人分享自己的想法,把「運動」跟自己的專業結合,則會讓這些知識性的內容,增添了更多個人的色彩。嬰寧說,我也只是一個素人,也從來不會特別強調自己超強。」而知識性的文章內容,是沒有時效性的。除了在不同的媒體平台上,包含親子天下Babyhome康健雜誌,以及女人迷等,不定時刊載文章之外,她也會把過去不同時期撰寫過的內容,重新整理,再透過不同的方式去呈現。


疫情期間,她跟初和心理諮商所裡另ㄧ名心理師,同時也是《影癒心事:他的家庭你的傷痕,心理師陪你為自己的心找一個家》的作者黃柏威,一起錄製 Podcast節目,而節目名稱《誰沒有內心戲?》也是嬰寧著作的書名。書中分享過去幾個令她印象深刻的案例,心理諮商師不只是一種職業,還能透過文字、聲音等媒介,將他們的專業演繹成為另一種安心的陪伴。

圖:初和心理諮商所所長許嬰寧;攝影:Annie
圖:初和心理諮商所所長 許嬰寧;攝影:Annie

給予,是最棒的充電方式

嬰寧說,獨處的時候喜歡睡覺、整理房間或洗東西。擁有充足的睡眠(睡滿七小時),對她來說,是相當重要的。即使是跟大家一起出遊,她也會維持早睡的習慣。她很喜歡睡飽後起床的感覺,那段時間無論是用來寫文章或是出去跑步,都是非常舒服的一件事。另外,她都事物都抱持著好奇心,喜歡上網查找研究各種資訊。在工作與生活之間,她會願意把時間跟心力放在真正值得的事物上。


疫情期間,週末會到不同的捐血車,送愛心餐點給醫護人員。「一開始做了這件事後,發現自己很喜歡,而且這變成會每個週末會很期待的事情。」採訪那天,嬰寧說,她也才剛送完月餅給醫護人員。對她個人來說,「給予」是一個很棒的充電方式,「我的確也會鼓勵別人去做這件事。」,我們會常常覺得不開心,是因為得不到我們想要的,反映出我們糾結在內心強烈的不滿足。但同時也會忽略,自己擁有的已經非常多;而當能夠去給予和付出的時候,才會暸解到原來有能力去「給予」,是多麼幸福的一件事。因而驚覺於我們的滿足感與安然,心,也變得寬裕了起來。


「跟爬樓梯挑戰一樣,我很肯定這是一個疫情間的階段性行動,因為疫情結束我就不會再做。」疫情期間,很多人會發現自己其實是需要與人互動的,很多情緒也會被放大。「當你的生活環境與工作範圍,被縮小到很小範圍之內,這些互動對他們來說就很重要。疫情期間有些講座的講題是,如何提升跟維持這段期間自己的心理狀態,「要維持規律、不要日夜顛倒,越維持規律,心情越不會跑掉。」跟自己運動時比起來,嬰寧說,她跟一群人一起運動的時候是比較認真的,通常會有很明確的目標,例如跑量、速度或是山路目標等,所以會特別珍惜有人陪伴運動時候。


——把自己做好、準備好,珍惜有人一起陪伴運動和練習的機會。

收藏
訂閱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