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2024.11
28THU
每個人只能過自己的生活, 但是看見了其他可能性後, 他的內在從此有了不同的樣貌。 ──《請問財富.無極瑤池金母親傳財富心法》
生活家養成記

動魄後的風景,我的2023媽祖遶境之旅

整趟繞境活動,像是一群人在成就另一群人,去完成一場自我挑戰。有人用「全世界最大型的buffet」,來讚譽沿途的美食補給,我更覺得這是一場浪漫的徒步旅行。

呂立翔

2023-05-06

收藏
訂閱
分享
beyond beyond


一場浪漫的徒步旅行──媽祖遶境


沒有特定宗教信仰,但自從七年前,首次參與媽祖遶境。「三月瘋媽祖」成了我年度to-do-list中的重要項目。

 

我大概就是所謂的一日媽祖遶境粉,不會刻意追隨大甲媽祖或白沙屯媽祖,也從沒走過全程九天八夜,最長不過就三天兩夜。

 

每年總以跛腳作收,但仍樂此不疲。仔細想想,什麼時候有機會徒步十幾小時,如此慢速去感受這片土地。

▲細細品嚐沿途補給的食物與田間美景(攝影│呂立翔)

更美的是,沿途那些你不認識的人們,不看你的宗教、政治、地緣等背景,無償地提供食物、水、浴廁盥洗、空間借宿,還有一句加油。

 

整趟繞境活動,像是一群人在成就另一群人,去完成一場自我挑戰。有人用「全世界最大型的buffet」,來讚譽沿途的美食補給,我更覺得這是一場浪漫的徒步旅行。

▲路上有很多人為遶境者補給加油打氣(攝影│呂立翔)

佛系遶境,檢視當下自我內在

 

七年參與了五回,對我來說,這也是個檢視當下自我內在的過程。

 

往年遶境,我總是不斷追趕,往往到了旅途的1/3時,就開始腳痛,後1/3旅途則近乎一跛一跛地作結。這映照了我平時的行事作風,常常一開始不懂節力地埋頭猛衝,到中後段就有些後繼無力。

 

今年決定不追趕,採佛系遶境,好好去感受這趟旅程。這或許也呼應了這段時間的心境轉折:別總想囫圇吞棗地嚥下眼前出現的每件事,不但未能細嚐,還會消化不良。

 


▲坐在路邊細嚐草仔粿邊休息(攝影│呂立翔)

 

為了讓這趟旅程能輕鬆自在,依據往年經驗,將三天兩夜的精簡行囊,捆綁在折疊推車上拉行,減緩負重帶來的體力消耗與痠痛。


▲這回遶境將行李輕量化後綁上推車(攝影│呂立翔)

購入加強足弓支撐的五指襪,與適合長途步行的母子鱷魚Y字拖,希望能減緩往年腳痛的困擾。

▲改換支撐足弓的五指襪跟Y字拖減緩疼痛(攝影│呂立翔)

萬全的準備,不追趕進度的遶境計畫,頭一天的確走得相當暢意舒心。或許配備得當,加上心境弛放。走了六七個小時,二十幾公里,四萬多步。仍不見過往的足弓疼痛,與腳趾摩擦破皮紅腫。

 

然而,危機往往就出現在那看似平靜的無瀾。

 

 

在深夜,水泄不通的人群中丟失行李

 

約莫傍晚,走進彰化市區,找個地方打地鋪,休息個把小時後。決定前往民生地下道,補齊沒參與過的遶境重頭戲。過去媽祖鑾轎經過此處,常有大規模搶轎衝突發生。


▲媽祖途經民生地下道前的緊張氣氛(攝影│呂立翔)

約莫半夜十一點,我拉著行李,站在水泄不通的人群中,興奮地掂腳左右張望,期待接下來未知的場面。

 

突然感覺口渴,彎腰伸手要拿放在背包裡的水壺。

 

此時才驚覺,背包不見了!

 

所有這趟遶境的家當都在裡頭!

 

頭皮瞬間發麻,倏地起身,光速似地360度環視一周。接著來回穿梭在人群中,沿著走過的足跡來回搜尋,仍一無所獲。

 

接下來的二三十分鐘,重走了一遍體育館與民生地下道之間的路徑,用手機的燈光,彎腰探找每個路邊可能的角落,問了途經每間派出所。

 

但,一無所獲。

 

或許真掉了,或被順手牽羊了。

 

找個地方坐下,冷靜盤點損失,所幸,身上背了個相機包, 證件跟錢都還在身上。比較麻煩的是家中的鑰匙和機車鑰匙也丟了,但找鎖匠就可解決。其他多是平價且使用過多次的物品,還包括褲頭鬆掉的內褲,整體損失不算太大。

 

轉念一想,既然無法挽回,那就放下吧。

 

毅然轉身,鑽回圍觀群眾中,掂著腳看媽祖鸞轎在大批警力護送下,安靜地通過民生地下道。

 

隔天看新聞,這是歷年來少數和平通過的一次。

 

放下失落,才接得住全新收穫

 

決定放下後,緊繃的心情一下鬆懈了,疲憊感突然湧上。所幸行囊丟了,睡袋還在,找個騎樓先躺平,一切等天亮再說吧。

 

睡了幾個小時,收拾僅剩的行囊(反正也剩不多了)。看著app上的即時定位,鑾轎位置已遠,步行是很難追上了。

 

找間店坐下來吃早餐,跟同在遶境的旅人分享背包遺失的事,有些失落地說,打算待會就搭火車回家。

 

 「你扛過媽祖鑾轎嗎?不如搭幾站火車到鑾轎附近,看看有沒有機會扛到轎。」那人鼓勵我試試。

 

扛轎是我沒體驗過的環節,於是和他一起搭了兩站火車,趕上媽祖鑾轎。

 

扛轎時,需要卸下身上所有行李,對一個人遶境的我,根本不可能。現在雖然行囊丟了,仍有推車、睡袋跟相機包。

 

那位新認識的朋友說交給他吧,要我放心去追轎班。

 

將東西交給他,我跟在轎班後頭追跑一陣,一直卡不進扛轎的預備位置,此時,轎班一位大姐注意到我,伸手一攔,隔出個空位,讓我閃身接近鑾轎。接著她向前頭扛轎的大哥示意,大哥很有默契地頭也沒回,右手向後伸出,張開手掌,喊了聲:來!

 

我伸手向前,一把被抓進扛轎位置。

 

當棍子靠上肩頭時,沉重的轎擔,讓我一時還站不穩,但短短十幾秒的體驗過程,有種因禍得福,又完整了遶境體驗的滿足

▲這位轎班大姐圓了我想扛轎的體驗(攝影│呂立翔)

退出鑾轎,回頭,那位新朋友氣喘吁吁地扛著我的行李,朝我走來。

 

這趟旅程,給了我新的體悟,別執拗在那些已錯過的,失去的。如果不試著放下,去迎接可能的機遇,怎會知道,有沒有更好的風景在後頭等著。


▲遶境結束後剩下的行李(攝影│呂立翔)

收藏
訂閱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