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2024.11
28THU
每個人只能過自己的生活, 但是看見了其他可能性後, 他的內在從此有了不同的樣貌。 ──《請問財富.無極瑤池金母親傳財富心法》
每月選題

養生,是一種保持人間清醒的態度

「養生」是真實的過日子,接受生命中一切的喜與不喜,它讓我們在遇到挑戰的時候保有底氣,同時在平凡的生活中看見生命的不平凡。

謝無愁

2021-07-17

收藏
訂閱
分享
beyond beyond


情境圖(攝影:Pietro Jeng/Pexels)

七年前初次在社區大學分享中醫的時候,還沒有想過有一天會以中醫情志做為課程的核心;那時候即便是中醫界,也甚少有專述情志主題的書籍。在每學期與學生四個月的課程交流過程中,也意識到現代的疾病大多是身心同病,便將原本中醫理論性的課程,調整為以情緒探索為主的分享,也因此累積了不少情志心得而集結成書。

 

許多同學即使走遍西醫、中醫、自然療法一圈以後,困擾自身的疾病仍無法有效改善;歷經心理諮商師、命理、投入身心靈團體等,即便明白了生病的原因有可能是情緒造成的影響,但能整合身、心療法的機構真的不多,導致許多人每次治療總是顧此失彼。

 

執念積累在不同臟腑器官,就會引發疾病

 

中醫講求的是症狀表現,而不是用病名定義身心失調。當學生不再是被貼上各類病名標籤的人生,而是有思考方向開啟自我覺察的生活時,不僅僅是逆轉疾病,也是逆轉人生的開始。

 

透過同儕間彼此支持和鼓勵,當我們願意給自己時間與勇氣去轉化情緒的時候,許多同學的病痛與心理失調都有明顯的改善。其中的原因,我想是當事人歷經醫藥專業支持、重建自我價值、自癒自強的過程中,所體會到「自己值得被善待」的信念使然吧。

 

曾有學生戲稱想贊助命理地下街一個攤位把脈算命,只要跟情緒有關的身心問題,總結一句就是「氣機失調」,氣病很容易先在脈象上呈現出來,所以也能直接對應當下的心理狀態。「氣病」其實是中醫治療的強項,若能在氣的失調過程中調理得宜,就不會輕易深入影響到臟腑器官;只不過,大多數人多是累積成病以後,才回頭檢視自己的情緒問題,在治療或調理上就會增加難度。

 

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悲傷肺、恐傷腎;當氣停滯在某臟腑器官不流通了、阻塞了,久而久之就會出現臟腑器官的疾病,以情志為主的疾病就是執念積累在不同臟腑器官的結果。倘若我們能了解到身心本質上是互相影響的時候,就有許多疏通的方向可以自療,包含轉化心中的執念。


情境圖(攝影:Tima Miroshnichenko/Pexels)

善用五大心法,替情緒解套

 

以下分享幾個自身情緒解套的心法,提供給大家參考。

 

一、常保正念(對應肝主怒)

保持正念除了不傷害別人,也包含不傷害自己。永遠讓自己成為有選擇權的人,學習勇於為自己做決定,即使處境暫時有所限制,也要能先把自己放在第一優先去照顧。

 

二、學會獨處(對應心主喜)

獨處是一個人必須面對自己身心的狀態。害怕獨處的人,容易感到焦慮、擔心、失去自我價值感;有獨處能力的人,會清楚自己擁有的潛力與情緒地雷,並且會專注在如何進步、改善與強化自身的特質。

 

三、情緒是浮雲(對應脾主思慮)

沒有一個人能保持二十四小時的情緒低潮或亢奮,有意識的去觀察,哪些是我們容易被誘發情緒的原因,例如有人會因同儕比較觸動情緒、有人遇到親情議題時就卡關;當情緒讓我們看清楚自己的糾結處,只需要把結打開或轉化,它就不會輕易影響到我們。

 

四、停止自憐(對應肺主悲傷)

我們可以同理、共情別人,但不要要求別人必須要同理我們。每個人都有受到委屈的時刻,或許當下求助能夠得到支持,事過境遷之後,人生仍是自己獨行,愈快調整好心態去面對事情,愈能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與方向。

 

五、停止依賴(對應腎主恐懼)

假如我們把失敗或挫折歸究於沒有外在的資源、親友相助、生對家庭、擁有良好姻緣助攻的時候,是無法長出自身創造能量的,人生需要不斷挑戰的是「永遠要有啟發自己更多可能」的心。



攝影:RODNAE Productions/Pexels

「養生」是一種處世態度

 

中醫談及的「養生」是一種處世態度,用一個比較通俗的說法就是「人間清醒」。情緒的氣病是需要時刻提醒自己,避免思惟的慣性再次影響身心健康,即使能夠用各式的調理方式改善,但借助食、藥支援仍舊是困在情緒慣性中,這也是知易行難的考驗。

 

「養生」是真實的過日子,接受生命中一切的喜與不喜,它讓我們在遇到挑戰的時候保有底氣,同時在平凡的生活中看見生命的不平凡。以這樣的態度看待生活時,心境自然更加自在柔軟。期待這個自救的本能都能被每個人喚醒,讓養生支持我們走出屬於自己獨有的道路。

 

(本文作者曾任崇光社區大學友善農耕更樂活講師、信義、大安社區大學中醫觀人術講師,著有《情緒食療:找到你的情緒體質,吃回身心健康》)

收藏
訂閱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