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2024.11
28THU
每個人只能過自己的生活, 但是看見了其他可能性後, 他的內在從此有了不同的樣貌。 ──《請問財富.無極瑤池金母親傳財富心法》
生活家養成記

把一座城市放進觀景窗,你會對焦什麼?生活於嘉義的街弄觀察小記

街弄的探尋,有些從街坊之間得到解答,有些依然成為龐雜的謎題。我把這些自得其樂的眼前風光,調整焦距,放進觀景窗之中。

下港女子

2022-12-27

收藏
訂閱
分享
beyond beyond


將日子多出來的餘裕留給嘉義風景


居住在嘉義的迷人之處,在於能把很多時間留著浪費在美好之處。吃喝玩樂的機能維持特定距離限度,騎車十分鐘的距離,大概就能抵達電影院、百貨公司、火車站和市場等,超過十五分鐘的車程就會說那裡好遠,跨到平交道另外一邊在嘉義人心中也超越了「很近」的定義。身在單行道但機車可雙向通行的城市,嘉義人騎車自由穿梭在城市裡,解決生活需求,或許不像大都市俯拾皆是絢麗的時尚潮流,但談起日常起居的看顧可說是距離內一應俱全。


其中最有感的是前往交通樞紐和電影院的位置。過往居住在大台北地區,若要移動到其他都市,勢必先經歷捷運的轉乘,前往臺北車站或大型轉運站,開車的人也需經過車流重重關卡,才得以跨出縣市界線;若要看場電影,得特地劃定一個看電影的日子梳妝打扮。「竟然都出門一趟了,再與朋友安排個飯局、逛個展覽,把一整天塞滿才算完美。」是住在臺北時期的週末註解,徘徊兩個極端的假日版本:一整天癱軟在家,或是不斷轉場街頭度過一天。


回到嘉義,節省太多交通成本了。因為城市小,所有的金融機構與商家都明確聚集在幾條大街上,常常事情辦完發現還有一大把光陰可以消磨,尋個停車格把機車停好,化身為城市偵探,隨意鑽進一條巷弄,將日子多出來的餘裕留給嘉義風景。


走著晃著,發現自己在巷弄裡的目光總有一些觀察的脈絡,我時常用手比劃出一個個觀景窗,又蹲又來回游移地尋找視野的最佳位置,嘗試在腦海裡套進幾何或是色彩的衍生想像,逐漸建構城市各個角度的稜線,勾勒個人專屬的觀看指南。



▲嘉義巷弄建築色彩豐富的欄杆用色(攝影│下港女子)


圖文並茂的懷舊招牌


連鎖企業都在明顯的大街上,只要走進巷子就能發掘到更多有意思的店鋪,在歲月的載浮載沉間屹立至今。招牌可能斑駁,但不難想像多年前是塊乾淨的素白畫布,透過鮮明的色彩,盡可能在範圍裡擠進營業項目的文字說明。早年農家社會,識字率還不普及,許多懷舊招牌還會有圖示輔助,小吃攤可能畫著家禽圖騰、鐘錶眼鏡行畫著鏡框、牙科畫著一顆牙齒,以及美容院畫著一把剪刀等。


他們或許沒有現代新穎華麗的裝潢擺設,有些依然掛著昏暗的燈泡,有些緊拉著鐵門;有些看起來是住商混合,邊全家圍著吃飯邊招呼客人,但總有老顧客能自在地游移公私範圍,輕鬆地安插幾句問候。



▲圖文並茂的懷舊招牌(攝影│下港女子)


數大必有因


若眼前物品的數量多到無法忽視,那就相信直覺緊盯,或許能將眼前的因果洞察得水落石出,嘉義中央第一商場的腳踏車就是解開的謎團之一。


一臺臺腳踏車井然有序地環繞建築四周,立車柱是恰到好處的傾斜指標,讓腳踏車如同聽從指令的士兵統一歪斜的方向。仔細一看,後一臺腳踏車的前輪,用繩索繫著前一台腳踏車的後輪,十幾台腳踏車齊心協力完成共同的目標:避免讓攤車或機車肆意停放,恰巧也成為騎樓與行走道路的分界線。



▲圍繞在中央第一商場的腳踏車(攝影│下港女子)


市井小民的拼貼藝術


嘉義人最習慣的拼貼是鐵皮,據近年的官方統計,嘉義市至今依然有六千多棟木屋。屋況良好且有幸修復完成的木屋,為舊時光賦予一層朦朧的濾鏡;但建物的狀態參差不齊,更多的是價格較親民的鐵皮補丁,加強遮風擋雨結構的代價是同步掩蓋木造建築的容顏。總要繞到特定角度,把屋子的肉骨仔細分離,才能瞧一瞧積存在內裡的廬山真面目。



▲嘉義許多木屋都有鐵皮障眼法(攝影│下港女子)


也不是所有人都甘心止於鐵皮。我曾在巷弄裡看過木屋的側面滿是六合彩的大圖輸出,偌大數字的排列組合,背後滿是欲望搔動的發財夢。張力十足的拼貼展現,不能不提起興中市場裡的行動藝術:居民四處搜集廣告宣傳單,以不同幾何組合坦蕩直接地黏貼在鐵門上,上頭會有嘉義起家的樂檸漢堡、購物節的廣告傳單,近兩年又新增了林聰明沙鍋魚頭第三代接班人的大頭圖像,每次前往都會驚訝又加入新的創作因子。



▲興中市場裡的庶民拼貼(攝影│下港女子)


獨具一格的公寓建築


嘉義鮮少有超過三十層樓的高樓,沒有被高樓建築切割的天空,讓人們抬頭一看還能望進藍天的無邊無際。除了平視行走外,在巷弄裡也提醒自己得適時仰頭,畢竟這是一座不按牌理出牌的城市,不太遠的頂樓有時會座落奇特的天臺建築,公寓陽台的欄杆被漆上搶眼亮麗的色彩,綠松色、天空藍、香檳黃和栗紅色等,幻化出瑰麗的街頭況味,總是迷人。



▲奇特的天臺建築(攝影│下港女子)


色彩之外,不具邏輯的幾何圖騰,同樣令人倍感驚喜。時常在心裡想著,明明是同一區社區建築,怎麼左邊的陽台是長方形的框,到了右邊就是圓形露台了呢?也有遇過左右鄰居突出的陽台外牆,遠看就像是兩側對望的臉龐,彷彿寓意著守望相助。



▲不同幾何圖形組成的公寓陽台(攝影│下港女子)


街弄的探尋,有些從街坊之間得到解答,有些依然成為龐雜的謎題。我把這些自得其樂的眼前風光,調整焦距,放進觀景窗之中。數千張照片回頭來看,偶爾會忘了是在哪按下快門,但反正也沒有一張地圖會替人們明確標示體悟一座城市的開始與終點,我在偷到的時間裡感受生活,條列出下一條迷走的方向。

收藏
訂閱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