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2024.11
28THU
每個人只能過自己的生活, 但是看見了其他可能性後, 他的內在從此有了不同的樣貌。 ──《請問財富.無極瑤池金母親傳財富心法》
每月選題

走入澎湖人家,嚐鮮在地家常

那天在澎湖人家中,我遇到了沒看過的澎湖,似乎也更貼近了澎湖。

呂立翔

2022-07-01

收藏
訂閱
分享
beyond beyond

 

對我來說,旅行中最棒的,莫過於拜訪當地人家,體驗在地生活日常。

 

「你們平常會吃什麼?」到澎湖這趟旅行,我不斷跟剛認識的澎湖人,索取在地人名單。

 

夏至後的澎湖,高溫的正午,我窩在位於篤行十村的「沿菊書店」。這棟日式老建築,裡頭有好喝的咖啡,舒服的木地板與榻榻米,靜謐透亮的氛圍,還有熱於分享澎湖的店內夥伴。

 

「要不你去拜訪靜凡大哥吧!」店長宜昕在跟我聊過這趟旅行後,這樣跟我說。

 

於是我走入湖東村,這個位於湖西鄉唯二不靠海的村落。迎接我的是靜凡大哥,隨太太移居澎湖娘家十多年的高雄人。

 

澎湖的蔬菜

 

「澎湖有95%以上的蔬菜需倚賴進口,水果的比例應該是99.5%。」靜凡大哥帶著我走在湖東社區。


▲靜凡大哥導覽湖東社區老宅(攝影│呂立翔)

 

社區牆上有著石頭排列的壁畫,記載了此處的風土人文。原來澎湖曾種植過荸薺。品種與生長環境差異,和台灣吃到的爽脆口感不一樣。這邊曾有過的荸薺,小顆如半截指節,口感軟Q,過去像水煮花生般被當零食吃。由於福壽螺入侵,消失了很長一段時間,到近期才又開始嘗試復育澎湖原生種。


▲澎湖曾經種植過荸薺(攝影│呂立翔)

 

「澎湖的菜豆吃起來跟台灣很不一樣。」靜凡大哥指著路邊菜田中的那叢菜豆。

 

澎湖極少數自產的青蔬,綠色豆莢參雜紫紅斑紋。不像台灣菜豆輕炒後吃其爽脆,澎湖菜豆需要長時間燉煮,悶煮燉爛了才好吃,吃的是那濃郁鮮明豆香。


▲菜豆是澎湖少數的自產青蔬(攝影│呂立翔)

 

路邊菜園,見到最多的是花生。有別於台灣本島一年兩收,澎湖花生只有一收,現在(六月下旬)開始正是產季。初採的澎湖花生,果膜為白色,此時肉質最細嫩好吃。北辰市場中,可看到許多小攤都有販售水煮的澎湖花生。當果膜轉紅時,代表採收已近尾聲,此時較適合炒焙或加工。


▲澎湖花生盛產期從六月下旬開始(攝影│呂立翔)

 

較為鬆軟的砂質土,保水性較低,根系為了找水下延展十分發達。焙炒後的花生,除香氣外,還有澎湖花生獨特的「膨趴」口感。

 

澎湖人家會將花生米搗碎後,與高麗菜或芥菜同炒,是道相當在地傳統的家常菜。

 

「澎湖有種高麗菜?」我驚訝地問。

 

「有,入冬時,種在機場旁的烏坎,而且非常大顆。」靜凡大哥比了一個令人難以想像,很大的圓。

 

由於澎湖高麗菜實在太大顆,產季吃不完的,當地居民會晒成高麗菜乾,或醃漬成澎湖特有的「高麗菜酸」。讓這冬季難得的鮮蔬美味,能夠延續一整年。尋常澎湖家庭,會將高麗菜酸與魚肉加豆腐同煮,或是與五花肉燉煮。除了發酵的鮮酸香氣口韻,天然酵素也能讓肉質更加軟嫩可口。

 

「我還把高麗菜酸做成肉包,來我家吃看看。」靜凡大哥邀請我到他家。

 

 

學做在地家常菜──紫菜炒冬粉

 

「聽說澎湖人家裡都有一個很大的冷凍櫃?」入屋之後,我問靜凡大哥。

 

「正確來說,可能會有兩到三個。」靜凡大哥笑著回我。

 

澎湖擁有很豐沛的海洋生態資源,還有同樣豐沛的陽光。「什麼漁貨撈上來,吃不完就拿去晒。」這句話,最能闡釋澎湖人家中,同樣豐沛的海鮮乾貨儲藏。

 

「石鮔」就是當中最具代表性的海鮮乾貨。石鮔是澎湖沿岸常見的章魚品種,對剖之後,大約手掌大小。


▲澎湖人的思鄉味──石鮔(攝影│呂立翔)

晒乾後的石鮔乾,最常被澎湖人拿來「控肉」,或與排骨入鍋煮湯。海味的鹹鮮香,還有澎湖的陽光,似乎都被濃縮在這塊石鮔乾中。很多旅外澎湖人,只要能吃上一口石鮔燉肉,那股思鄉之情就被療癒了。


▲澎湖人家常菜石鮔控肉(攝影│呂立翔)

 

在靜凡大哥家,我跟著學做一道當地人的家常菜──紫菜炒冬粉。據說,這在澎湖,比南瓜米粉更常出現在家戶的餐桌上。

 

澎湖是台灣最大的紫菜產地,採收起來的紫菜會晒到半乾,放入冰箱儲藏。澎湖紫菜吃起來口感爽脆,香氣與海味濃郁。在地老饕推薦吃法,將紫菜與土魠魚頭同煮,起鍋下點蒜苗,據說是吃了會大嘆的人間美味。

 

澎湖野生紫菜大約在農曆年前採收,但產量易受當年氣候影響而不穩定。養殖紫菜約可四收,產量與品質穩定度高,價格也相對實惠。頭一兩收,口感與味道與野生相近。三四收口感不若先前,因此會做成紫菜酥之類的加工品。

 

爆香澎湖在地的狗蝦乾與小卷頭乾,原本的鹹腥透過油爆,還原出海味鮮香。紫菜下鍋,剎時,紫菜海味隨著鍋氣湧上,投入冬粉,吸飽鮮香湯汁。


▲澎湖紫菜冬粉是家常的美味料理(攝影│呂立翔)

 

盛盤享用這澎湖人專屬的家常海味,吸簌正過癮。「吃不吃辣?」靜凡大哥問我,舀了一匙自製辣醬給我。

 

「皮蛋我喜歡搭配辣椒醬吃,但市面上一直找不到喜歡的,於是就自己做這辣椒醬。」靜凡大哥笑說。

 

澎湖居民的高自製率,真是我這趟旅行中,對澎湖人的最鮮明注解。

 

那匙辣椒醬帶來另一波味覺衝擊。淋在紫菜冬粉上,海味瞬間加乘堆疊。原來辣椒醬用了狗母蝦殼煉出的蝦油,與澎湖在地種植的辣椒同炒,鮮香且辣味層次豐厚。


▲靜凡大哥的私房下酒菜──辣醬皮蛋珠螺(攝影│呂立翔)

 

見識澎湖人的冰箱

 

「來,我再教你一道澎湖人的下酒菜。」靜凡大哥從冰箱拿出魚乾。是用鰮仔魚晒成,大約比成人食指略長同粗。當地漁民撈起後,會以濃鹽水煮過定型,再進行兩到三天的日晒。煮過魚的濃鹽水會被保留起來,做為天然味素。


▲澎湖人家中常見的臭肉魚乾(攝影│呂立翔)

 

鰮仔魚乾可以從冰箱取出直接食用,口感鹹香有嚼勁。另一個檔次的吃法,是煮成醬油糖魚乾。


▲魚乾醬油糖是澎湖人家戶都會做的下酒菜(攝影│呂立翔)

 

靜凡大哥教我,爆香蒜頭與辣椒,接著下自己喜愛比例的醬油跟糖,醬油滾香後,倒入魚乾,略微拌炒,讓醬汁吸附上魚乾即可。


▲靜凡大哥教做魚乾醬油糖(攝影│呂立翔)

 

他還展示了傳說中的「澎湖人冰箱」,令我印象深刻的,有生漬珠螺,跟生漬臭肉魚。據說,生漬臭肉魚加蒜頭辣椒同炒,那個口感風味堪稱一絕,但是炒製時散發出的特殊氣味,會讓整個村落都知道有人在炒臭肉魚,有台灣鯡魚罐頭之稱。而我嚐了一口生漬珠螺,入口海味超級迷人,但由於是高鹽份生漬,隨後跟上的高鹹重擊,絕對可以配上一大碗稀飯或一大杯冰啤。

 

那天在澎湖人家中,我遇到了沒看過的澎湖,似乎也更貼近了澎湖。


▲生漬珠螺是現已少見的澎湖隱藏版下酒菜(攝影│呂立翔)

 

附注

以上澎湖家常菜與醬料,靜凡大哥目前已做成罐頭與調理包,跟澎湖在地文創業者「沿著菊島旅行」合作,可於網路訂購。並將湖東社區導覽與料理廚房體驗,規劃成「嚐鮮料理旅行-澎湖料理廚房」,相關資訊可見「沿著菊島旅行網站」。

 

 

在地人私房名單

湖西炸粿

炸粿是早期澎湖人在廟會熱鬧時的庶民點心,家戶過年時也會在家自己炸。在澎湖的炸粿,會將狗蝦放在炸粿上同炸。靜凡大哥說,早年,上頭是放兩隻狗蝦,現在多見三隻,主要也是現在狗蝦比過去小隻,但狗蝦的鮮香不變。傳統的炸粿攤,還有米糕炸,甚或炸魚、炸春捲,都是從過去沿襲至今且值得一嚐的品項。 

澎湖縣湖西鄉202縣道155號

營業時間14:00~17:30

(夏日通常公休,營業時間不定,請事先確認)

詳情見臉書粉專:湖西炸粿


▲澎湖炸粿上放有三隻狗蝦(攝影│呂立翔)

收藏
訂閱
分享